- · 《长春大学学报》栏目设[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数据库[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收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征稿要[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刊物宗[05/20]
传承信仰的力量 长春工业大学实施“青马工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真理,擦亮年轻的眼睛。信仰,点燃青春的火炬。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理论自学组织从几人的小团体,发展成为年培养300多名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马班”
真理,擦亮年轻的眼睛。信仰,点燃青春的火炬。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理论自学组织从几人的小团体,发展成为年培养300多名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马班”;以此为核心,又衍生出“号角”、“旗帜”青年理论社团等10多个二级骨干社团,全校半数以上学生参与……长春工业大学的大学生理论学习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渐丰富。
在学校图书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徐敬涵正通过手机微信浏览新一期的时政专题。作为学校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简称“青马班”)的一员,她每天都会通过这种方式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主动占领青年学生的‘拇指世界’,是学校‘青马工程’工作的一大特色。”校团委组织部部长邵捷介绍,“校团委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上,打造实时互动的‘青思课堂’,让学生互相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用非得坐在一起讨论了。”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当下,灵魂工程更应该适应形势、不断加强。
“学校的‘青马班’起步早、坚持好、有成效,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在人才培养、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突出作用。”谈起学校的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雁冰字句铿锵,学校从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创造新载体,立足于立体式培养,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切实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第14期“青马班”的组织委员,徐敬涵对自己3年来的收获津津乐道,“我从思想幼稚的小女生,成长为意志坚定的‘青马班’成员;从对马克思主义不太理解,到如今主动以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同学、朋友……学校的‘四三二一’理论学习模式,特别适合我们的‘口味’。”
近年来,长春工业大学不断创新大学生理论学习工作的新模式,全力打造了适应形势、行之有效的“四三二一”大学生理论学习工作的新模式、新做法,即立体式培养的“四个课堂”,促进理论学习的“三个提升”,拓展网络阵地的“两个平台”,从而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个转型”。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学校主要采用分阶段教育教学方法,发挥基础作用,同时组织引导专职团干部、部分学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在第二课堂,将大学生“青马班”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第三课堂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实践等活动;第四课堂占领新媒体阵地,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同步学习的新局面。
“‘青马班’的授课方式与专业课不太一样,时事热点、社会实践、帮困助贫等多种形式并举,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上届大学生理论自学组织“红旗社”社长夏天竺告诉记者,过去是“要我学”,现在转变成了“我要学”的状态。
目前,长春工业大学正探索打破理论学习“教”与“学”的单一模式,实现科学化、研究化的全面转型。李雁冰说:“在学会学懂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组织学生开展研究,让他们参与课题立项,注重学术研讨,使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层次,不只停留在表面。”
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全校青年学生学习目标逐渐明确,学习热情也不断高涨,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
“青马班”学员如同播撒在青年学生中的种子,正以点带面在全校范围内播种信仰、传承着信仰的力量。 本报记者 董杰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zonghexinwen/2020/110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