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春大学学报》栏目设[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数据库[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收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征稿要[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刊物宗[05/20]
最冷地方火热之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的远方,因为它就在眼前,我用笔用心记录的每一个瞬间。 两鬓苍苍的他们,把再到这里称作“回来”。一个你曾经挥洒热血的地方,就是精神的故乡,一片天
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的远方,因为它就在眼前,我用笔用心记录的每一个瞬间。
两鬓苍苍的他们,把再到这里称作“回来”。一个你曾经挥洒热血的地方,就是精神的故乡,一片天地的辉煌,是人心里射出的光。
曾听东北同乡讲过一个经历,说家在海南的大学同学没见过雪,春节时要来他的家乡黑龙江看冰灯、打雪仗……那一年同学穿着自认为最厚的衣服,下火车,到他家,然后七天春节假期就待在家里,再也没敢迈出家门半步,因为,半个小时的路程就把他冻怕了。
北大荒的友谊县,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大公鸡眼睛的位置,算得上是东北最冷的地方。这种冷,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一种特别的礼物,有的人畏之如猛虎,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却能享受独属于这片冰雪大地的意趣和美好。比如,在漫天白雪中感受天地一片洁白的纯净世界;喜欢溜冰的人,随处都能找到冰场忘情飞翔;从不用担心家里的冰箱不够大,因为户外就是一个大冰箱,过年的食物放在户外天然保鲜。最最重要的是,这片黑土地,是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草原齐名的,地球上最肥沃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有机质含量丰富,加上冬藏夏种的四季温差,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积累。所以产自黑土地的食物,是天下人尽知的“好东西”。
前段时间,我去北大荒玉米地里拍片儿,正值采收季,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有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在清亮的晨曦中肆意张扬,特别带劲儿。这也是农民一年中最辛苦忙碌的时节,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下地采摘,因为这个时间段是玉米一天中养分最足的时候。
对着镜头的大哥大姐们精神头儿十足,各种配合,各种即兴发挥摆pose,要是不拦着,估计就直接在玉米地里唱二人转了,跟玉米有关的欢声笑语就定格在那个清晨。
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不同的性格,也赋予了它四季轮转、顺时而食的别样滋味。玉米,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在这里大面积种植。我们去拍的玉米品种,是我国农业专家用多年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研制成功的,既保留了玉米的原香味,还拥有现代人喜欢的细甜和黏糯口感。玉米从地里采收回来,直接上生产线加工,分速冻和真空两种包装,销往各地。我们在工厂吃到的热乎乎的新出锅玉米,那叫一个香。
友谊县,在北大荒独领风骚,有“天下第一农场”之誉,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大型机械化农场,县也因此而得名。“友谊博物馆”里陈列的150多台农机设备,堪称壮观。你很难想象,新中国建立初期,绝大多数地区都还以传统落后的人工耕作时,这片中国最北部的土地上,已经开启了全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
不过,最触动我的,是博物馆里一张张老照片,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拓荒者们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数万转业官兵、城市知识青年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趴冰卧雪,排干沼泽,开荒建设,将亘古荒蛮的北大荒变成了万顷粮田的北大仓。从静默发黄的照片和陈旧的物件中,你能听到当年的号声和歌声,能感受到空气在燃烧,天地为之颤动。
在博物馆的图文记录中,有许多当年建设者回来时的忘情相拥和闪烁泪光。没错,两鬓苍苍的他们,把再到这里称作“回来”。一个你曾经挥洒热血的地方,就是精神的故乡,一片天地的辉煌,是人心里射出的光。北大荒友谊县,这个最寒冷的地方,有最火热的心。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1/0513/716.html
上一篇:大学的网红文化影响及现状思考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