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春大学学报》栏目设[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数据库[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收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征稿要[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刊物宗[05/20]
以“长春小剧场戏剧节”为例论“戏剧节”对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寒冬之后的觉醒 对于戏剧节,大家首先会想到北京和上海,以及近些年火起来的“乌镇戏剧节”。这一现象其实也是中国戏剧市场分布的写照。戏剧一般都会在政治、经济繁荣的地
一、寒冬之后的觉醒
对于戏剧节,大家首先会想到北京和上海,以及近些年火起来的“乌镇戏剧节”。这一现象其实也是中国戏剧市场分布的写照。戏剧一般都会在政治、经济繁荣的地区上演。而长春作为北方的城市,就像寒冬一样,长年处于蛰伏的阶段。2015年秋末冬初,北国的春城迎来了首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是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牵头,依托“吉林省民间民营文艺团体创作演出联盟”平台共同打造,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小剧场戏剧演出繁荣发展,充分体现优秀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戏剧节期间每个周末都会有不同的话剧上演,持续8周,掀起了一轮观剧热潮。
新中国刚成立时,长春的戏剧发展成绩是非常傲人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演员和创作者,如人们熟知的李幼斌、刘威、张凯丽、刘烨等。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优秀的演员活跃在更广阔的舞台,而长春本土的戏剧发展只能靠国有院团进行常规性的戏剧演出。虽然院团出品的戏剧作品大多属于精品,但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以至于戏剧从曾经的繁荣趋向萧条。在人们不断努力下,出现了一批戏剧先行者,进行小剧场戏剧的尝试。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先行者林兆华执导了《绝对信号》,标志着中国小剧场戏剧开始的信号。对长春而言,则是从2008年陈晓峰导演的《夜·迷茫》开始,从迷茫走向光明。从2008年开始,逐渐有人进行小剧场戏剧尝试。陈晓峰本身是吉林艺术学院的老师,在平日对学生进行戏剧教育,使他也具有牢固的戏剧基础,加上个人对话剧的痴迷和思考促使他进行更多的戏剧创作。可以说陈晓峰是吉林小剧场话剧创作的“先锋力量”。
从2009年开始,长春的小剧场不断出现新的作品,长春的“小剧场话剧”慢慢形成了市场,有陈晓峰导演的《谈谈情过过电》、《欲望号街车》、《桂林路的故事之打劫》等作品,同时还有很多戏剧团体,例如三四剧社和“草台班”剧社等社团,也创作了《她日记》、《伤心小姐》、《白色灯塔》等,为吉林小剧场话剧走向市场开启了成功之门。
在长期的蛰伏后,2015年,在多方的努力下成就了一场“长春小剧场戏剧节”。这次戏剧节汇聚了本土七部优秀的原创话剧。共计上演十八场,这可以算得上是长春小剧场话剧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次演出,意味着长春小剧场话剧在长期蛰伏后觉醒。
二、地区戏剧文化发展对人们精神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于文化的接纳和消费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在走进剧场享受戏剧的过程中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对人们精神塑造具有良性影响。戏剧节的形式是一种集中式的强有力的文化浪潮,强有力地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
长春小剧场话剧发展相对比较晚,但是发展迅猛。从2009年到2015年的小剧场戏剧节,短短6年时间,出现了非常多优秀作品和戏剧人才,剧场对于每一个热爱戏剧的人都有着特殊的魅力。同时人们对话剧艺术的痴迷和热爱,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加充满生命力。《画皮》、《夜色迷人》、《信》、《木马银行大劫案》、《良宵》、《洗劫布鲁克》、《三国笑传之诸葛亮不亮》7部优秀作品的连续上演,对这座城市的人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带孩子来的家长要和家人一起感受艺术的熏陶,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感受戏剧的魅力,还有很多的学生、青年白领都走进剧场,这种现象足以证明戏剧的魅力。
从另一方面讲,不是戏剧市场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把戏剧市场做起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形成的这次戏剧盛宴对老百姓有着积极意义,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深刻记忆。很多人问“明年还会有戏剧节吧”。这证明,人们非常需要这样的戏剧节,需要这样优秀的艺术形式和好的艺术作品。
三、结语
小剧场戏剧的特点就是它带有强烈的实验、先锋气息,并有一种探索的姿态。对一座城市而言,戏剧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戏剧贴近人民,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产物。戏剧节是诸多戏剧的集合,戏剧节的承办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这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多方的配合。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戏剧节势必会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定会有更多人投身到戏剧创作当中,也会有更多人走进剧场。
指导教师:李伟华
万 鑫(199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表演教学理论研究。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0/122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