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春大学学报》栏目设[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数据库[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收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征稿要[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刊物宗[05/20]
“中国电影发祥地”与“新中国电影摇篮”的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上海和长春两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中都具有显赫地位,关于这一地位,学界其实形成了一致认识: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无论是“发祥地”还是
上海和长春两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中都具有显赫地位,关于这一地位,学界其实形成了一致认识: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无论是“发祥地”还是“摇篮”,话语界定对于中国电影史和相关城市文化发展都有深刻意义。这样的话语界定源自上海与长春对中国电影发展真实的历史贡献,话语蕴含相当丰富,值得仔细爬梳。另外,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上海没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摇篮”的桂冠旁落于东北城市长春。这样的影史事实又相当耐人寻味,值得深入到话语深处寻求其脉络与真相。
一、溯源:话语来历与影城地位
话语背后凝聚的是历史,一是话语言说对象的历史,一是话语权力斗争的历史。在福柯看来,在可以被言说的东西与实际上说出的东西之间,横亘着整个时代的话语领域,它是由语言、逻辑、历史构成的档案。[1]336布迪厄也认为:“词语背后的权力不是属于个人,而应归于命名行为发生时,它所处的那一群体,即由合法的言说者与信息的接收者所构成的艺术界生产机制。”[2]171学者徐勇也看到:“任何一个社会的词语都不是纯粹中性和客观的知识,它背后都隐藏着历史渊源和权力斗争。”[3]185“中国电影发祥地”和“新中国电影摇篮”作为一种影史地位概括话语,其背后同样隐藏着历史渊源和权力斗争,历史渊源是话语诞生的基本前提,权力斗争是话语诞生的关键原因。
从词义上考察,“发祥地”与“摇篮”皆有“文化始源地”意义。正是因为这一共同点,在界定某地具有文化始源意义时,“发祥地”和“摇篮”经常可以通用。比如对于法国的世界电影史地位,学者们既称其为“世界电影的发祥地”,也称其为“世界电影的摇篮”。对于上海,尽管更多学者将其界定为“中国电影发祥地”,但同样有学者称其为“中国电影摇篮”。但“发祥地”与“摇篮”在表达“文化始源”这一意义时又有细微区别。“发祥地”强调本义和引申义,侧重“发端”“兴起”“向好”等蕴含;“摇篮”强调比喻义,侧重“幼年”“孕育”与“成长”等蕴含。因为上述细微差别,“发祥地”和“摇篮”又不能完全通用。
“中国电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所涵盖的时期肇始于1896年电影在中国上海的首映,以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作为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学术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始自北京,但中国的电影文化无疑是从上海发端的。上海的电影文化自发端后,渐成气候并且蔚为大观,1920年代之后上海慢慢成为中国电影的文化中心。这正契合了“发祥地”词义中的“发端”“兴起”“向好”等蕴含。由此,称上海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是较为准确的界定。“新中国电影”涵盖一个漫长的时期,肇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以长春为基础或大本营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幼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的生产制作主体。长春就像“摇篮”,孕育了新中国电影,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从婴孩向少年、青年的成长,成就了新中国电影几十年的辉煌。长春被称作“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是长春电影历史事实与“摇篮”话语细微蕴含的契合,也是比较精准而且传神的概括。
“中国电影发祥地”和“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分别赋予了上海和长春独特的影城地位。直至今天,上海和长春在城市形象定位与宣传上还常以“电影之城”作为基本元素。其实,城市在影史中的地位一方面客观存在,以电影历史事实作为基本根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学者、记者抑或官方的及时界定和传播,人们并不一定就能较为普遍地领会和知晓相关城市的影史地位。话语不仅需要基本史实作为前提和依据,也需要话语创始者和传播者的界定和传播。在相关话语诞生之前,上海和长春的影城地位其实处于一种潜在状态,虽然客观存在却并非广为人知,虽然可以心领神会却无正式命名。一般说来,话语的诞生滞后于话语针对的历史事实,这契合了“历史需要沉淀”的道理。“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和“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也不例外,这两个界定短语远远滞后于相关历史事实。
据笔者考证,“中国电影发祥地”一语最早出现于《上海文学》1959年第12期瞿白音文章《略谈上海十年来的电影文学创作》:“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全国解放前的四十余年间,电影生产手段一直掌握在形形色色的资本家手里,他们用以追求利润,并从思想上麻醉和毒害人民。”[4]63瞿白音是跨越新旧中国的著名电影人,早期他是左翼电影人的著名代表,解放后他担任过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副经理、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对于上海电影他无疑拥有极大的发言权,在此文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总结,实质上道出了上海的影史地位。1979年,同样横跨新旧中国的著名电影人柯灵出版了《电影文学丛谈》一书,又一次指出:“上海是全国重要的电影基地之一,也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5]年,正值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35周年,文化部电影局专门致函上海电影制片厂予以祝贺。在公函中,文化部电影局以官方形式指出“上海是我国电影的发祥地”[6]1-2。随后,“中国电影发祥地”与上海形成的对应关系渐渐深入人心并为学界认可。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0/1217/572.html
上一篇:第一志愿的选择
下一篇:《长春》拾遗― 浅谈常连安在娱乐传媒方面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