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春大学学报》数据库[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栏目设[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刊物宗[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征稿要[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方[05/20]
- · 《长春大学学报》收稿方[05/20]
山西省平衡态空间结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内涵 1.1 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概念 区域开发平衡态是区域开发经过“工业化阶段”以后,在若干年(如二三十年)之内空间用地布局结构相对稳定且不会发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内涵
1.1 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概念
区域开发平衡态是区域开发经过“工业化阶段”以后,在若干年(如二三十年)之内空间用地布局结构相对稳定且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阶段[1]73,而平衡态空间结构正是在区域开发平衡态条件下形成的产业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因而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可以被视为产业发展的理想结构和均衡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学术界关于是否存在区域规划的“理想模式”存在一些争议。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平衡态空间结构的研究价值逐渐凸显。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速加快,资本和劳动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对外投资和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能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种国土开发状态为平衡态或准平衡态[1]73。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亚洲城市群(带)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城市群之间产业结构类型迥异,功能特色鲜明,产业空间联系高度一体化,产业空间分布逆序圈层化特征鲜明[2]。日本区域间产业定位与其比较优势相匹配,其区域间协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因而产业空间布局相对稳定。发达国家区域发展逐渐进入平衡态或准平衡态这一规律,对于后发国家研究区域空间发展规律、编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2 平衡态空间结构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标志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态势、产业空间特征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此时研究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较改革开放之初开展类似的研究更具有科学的依据,也更加容易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对空间布局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更大。国家发展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3]。我国现已形成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4级,横向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五年规划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6年11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而产业空间布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平衡态空间结构在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起到标杆的作用。平衡态空间结构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需要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五年规划向这一目标靠近。我国五年规划体系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规划,五年规划的特点是着眼于未来五年,但并不局限于五年,往往提出更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实现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时间长短是可以预测的,唯一不确定的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实现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时间长短。反过来看,五年规划可以看作实现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步骤分解,通过几个五年规划,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见图1)。
乾隆五十年乙巳春正月辛亥朔,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御乾清宫赐皇子、皇孙、亲王等宴。上以乾隆五十年国庆颁诏天下。诏曰:“朕膺图建极,熙绩抚辰,恭荷上苍笃祜,列圣贻谟,遐迩乂安,版图式廓,夙夜兢业弗敢康宁。仰惟皇祖圣祖仁皇帝,化成久道,仁义渐摩……繁禧茂祉集于朕躬五世元孙,一堂衍庆缉熙纯嘏之休,浃于海宇。凡兹中外臣民咸登仁寿,际斯会洵,千载一时,爰循祖典,于上春六日,懋举耆筵,庞眉鸠杖,集于阙廷者三千叟。”[7]385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与产业规划的关系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建
2.1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理解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的新兴产业[4]。战略性和新兴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特征,战略性是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国家竞争力的产业;新兴性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孵化期或成长期的产业[5]。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调控和引导。此外,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需要将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协调起来。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是各级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蓝图。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此,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理解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进入产业增长稳定、结构合理、协调有序状态后的相对稳定的空间布局形态。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成
笔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由产业结构平衡态、产业外部平衡态和产业内部平衡态3部分组成。
仍然约在荷花小区见面。此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一树树红绒花在风中颤抖,阳光好像一层碎金,程颐站在一棵合欢树下,淡蓝衬衣,双手斜插在口袋里。
第四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平衡态、外部平衡态、内部平衡态进行综合,并考虑与其他规划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要说明区域内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产业选择和产业定位问题,可以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3种平衡态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同时,在“多规合一”的要求下,对最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进行修正,实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开发的协调发展。
(2)产业外部平衡态是从经济开放发展的角度研究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协作关系,从而更好地明确区域内各地区的产业定位。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域内的经济并不总是指向内部核心的、封闭的发展系统,与周边区域开展的经济协作往往形成多个跨区域的、面向区域外部的经济发展中心,因而有必要研究区域与其他地区开展经济协作过程中,其对本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产业外部平衡态正是在考虑区域间协作基础上形成的理想空间布局。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平衡态主要研究区域周边产业空间发展趋势对本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影响。与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外部影响要素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经济圈、黄河金三角经济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陕北-内蒙古能源基地等。
(3)产业内部平衡态是充分考虑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链相互衔接、运输成本最优、各地区产业特色鲜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如果区域内发展较为独立、分工不明确、普遍存在竞争,必然影响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空间是否合理影响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6]。关于产业内部平衡态的建立,应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区域内的产业协作优势,减少区域内的产业恶性竞争和资源重复配置。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建过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建,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平衡态、内部平衡态、外部平衡态,再将三者综合,并根据“多规合一”的要求进行修正的过程(见图2)。具体可分为四步。
地铁线路采用第三轨供电,额定电压等级为750 V,第三轨单位电阻率取0.125 Ω/km,钢轨电阻率取0.02 Ω/km。根据单列车运行节能仿真模型,求出列车在3个区间的距离曲线和功率曲线,作为多列车运行的输入。每个车站的停站时间调整为±5 s或者保持不变。仿真运行时间设置为2 h。列车在第一个小时内的发车间隔为420~450 s,在第二个小时内的发车间隔为540~570 s。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构建方法
图3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预测方法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建,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与结构平衡态、内部平衡态、外部平衡态进行融合的结果,以便进一步明确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与布局。
第二步,考察区域间产业协作关系与本区域周边产业协作关系,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平衡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往往受到更大范围的和区域周边的产业布局与规划的影响[1]31。如果区域间能够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定位,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区域间可以通过产业协作、承接产业投资或转移、产品或服务输出等形式促进各自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平衡态就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外部区域间的竞争协作关系,从而形成区域产业定位和亚区域产业定位的过程。
第三步,分析区域内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优化产业内部协作关系,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内部协作平衡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看,往往形成“科技创新成果向外扩散,产业链向内集中”的形态。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集中的趋势,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往往集中分布在主要城市,形成科技创新成果向外扩散的情况。同时,产业发展也呈现集中区域,尤其是高投资、高产出、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这就造成上游产业链产业或服务向下游产业集群集中的趋势。根据这些特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平衡态的构建中,要根据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路径;根据其现有产业基础,分析其产业间协作关系,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内部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平衡态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产业选择两个问题。经济增长必然伴随新旧产业的转换,传统产业逐渐增长乏力,甚至退出,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规模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目标与传统产业增长目标之间的差值。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是综合区域内外部条件,确定适合区域发展的新兴产业。
3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构建
3.1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平衡态的构建
有研究[63]指出,IPA患者会呼出特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电子鼻可以通过分析呼出的VOCs来区分各种肺部疾病,从而诊断IPA(准确性为90.9%)。此法价廉且无创,在几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但其有效性目前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验证。
表1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预测
年份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照结构调整的采矿业预测值(亿元)按照GDP增速的采矿业预测值(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亿元)201713820.402073.065405.183332.12201814774.002216.105778.143562.04201915793.412369.016176.833807.82202016883.152532.476603.034070.56202117811.732671.766966.194294.44202218791.372818.717349.344530.63202319824.902973.737753.554779.81202420915.273137.298179.995042.70202522065.613309.848629.895320.05202623279.223491.889104.545612.66202724559.573683.949605.295921.35202825910.353886.5510133.586247.03202927335.424100.3110690.936590.61203028838.874325.8311278.936953.10
3.2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平衡态的构建
BALB/c小鼠60只,SPF级,雌性,体质量18~22 g,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15-0019。所有小鼠均在20~25℃室温、12 h/12 h昼夜交替的条件下饲养,每天早晚各喂料1次,同时清洗饮水瓶并更换饮用水。
第三,不仅如此,数码摄影的强大融合能力,甚至让传统二维照片的“决定性瞬间”也黯然失色。按下快门的瞬间与物体被拍摄的瞬间相吻合,衔接过去与现实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两个瞬间的吻合。摄影大师布列松曾经制造过难以计数的决定性瞬间,巴特认为这个存在过的瞬间就是摄影的本质,斯蒂格勒认为瞬间是从一去不复返的过去中抓回真实事物,就像我们抓住“星星发出的延迟的光线”[9]18。然而,数码摄影借由与各种超链接、混合媒介的结合,轻易拉长或扩大了这种瞬间,其中包括将瞬间延展为电影。它“被看作一种对时间的更有弹性的感知,未来和过去彼此交缠,与现在具有同样决定性”[1]149。
越南肉桂是中国肉桂的变种,味型、香气与中国肉桂类似。由于越南与防城地区接壤,相较而言,越南桂精油无论香气感官评价还是成分分析,都与防城桂精油更接近。
对外开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我国在东西两个方向与世界贸易的连接。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处于“一带一路”的中心地区,向东面向东南亚、北美洲、南美洲。同时,随着石太铁路的建成,山西省逐渐进入泛北京经济圈,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紧密。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土地等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而山西省新能源、环保、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可以实现与京津冀地区的互补性发展。因此,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定位为:“符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面向京津冀地区的,以新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核心布局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新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不断涌现。其中,黄河金三角经济试验区是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中心,由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的经济圈,该区域的发展,实现了三省经济联动,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阻隔,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对未来晋西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城市群为中心,覆盖河南、山西东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其地域广阔、位置重要、市场广阔,区域生产总值约6万亿元,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为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该区域对未来晋东南地区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陕北和内蒙古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发展可以促进山西省装备制造、环保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3.3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平衡态的构建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平衡态的构建是在充分了解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为了探明山西省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对山西省各地区第二产业规模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近3年第二产业规模平均值,对山西省第二产业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情见表2。从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以大同、朔州为主的晋北工业区与太原工业区之间缺少产业连接。忻州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太原工业区与大同-朔州工业区之间缺少连接,也造成了山西省工业“南强北弱”的格局。(2)太原作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太原作为山西省第二产业发展的驱动核心,应当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向周边区域的有效转移和带动。(3)吕梁、阳泉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吕梁、阳泉作为山西省重要的产煤基地,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单一,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山西省能源基地转型综合改革的重要试验区。(4)运城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运城位于山西、陕西、河南3省交界,靠近黄河,运城盆地地势平坦广阔,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应当抓住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工业快速发展。
表2 山西省第二产业产值较高地区
工业集中区第二产业平均产值较高县(市、区)晋北工业区大同城区、大同南郊区、平鲁区、怀仁县太原工业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阳泉工业区阳泉城区、阳泉矿区吕梁工业区柳林县、孝义市临汾盆地工业区洪洞县、乡宁县、尧都区、河津市长治晋城工业区长治郊区、襄垣县、沁水县、泽州县、高平市
大同-朔州地区: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是晋煤外运通道的起点,而且大同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几年来,大同、朔州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风电、光能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大同-朔州地区毗邻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快,但污染严重,未来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大同-朔州地区的北部、西部与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相连。陕北与内蒙古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煤层气产量较大,对煤炭开采设备、技术的需求巨大。同时,大同-朔州地区畜牧业发达,是重要的肉类产品加工基地和乳制品基地。因此,大同-朔州地区新兴产业应定位为“面向京津冀的新能源基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食品加工业基地”。
结合山西省产业发展空间特征和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平衡态。以太原、晋中地区为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驱动中心,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产业链集中区;将阳泉、吕梁地区作为太原煤化工技术的主要转化基地;将朔州、大同地区作为全省清洁能源供给基地;进一步补齐忻州地区工业发展薄弱的短板,将其作为承接太原新兴产业转移基地;将临汾、运城地区作为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新材料产业延伸基地;发挥长治、晋城地区现有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此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技术向外辐射、产业链向内延伸”的内部平衡态结构。
3.4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的构建
第一步,充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长期经济目标,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平衡态。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平衡态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两个问题,可以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要素合理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方法研究较多,主要根据比较优势、产业关联度、产业增长潜力、外贸竞争与出口创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指标对现有产业进行评价,从中选择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7]。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现有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数值,从平衡态的研究视角,判断其绝对规模是相对困难的,但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所呈现的规律和历史经济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预测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在一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下,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视为按照区域生产总值增速计算的传统产业产值和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计算的传统产业产值的差(见图3)。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和总体规模的分析基础上,可以根据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确定其自身的产业规模。
太原-晋中地区: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中心。通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太原市逐渐形成以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兴产业格局。同时,太原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大学与科研机构数量、R&D投入等多个指标上都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石太客运专线的开通,使得太原逐渐融入泛北京经济圈,加速了太原地区的发展。因此,太原-晋中地区新兴产业应定位为“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驱动中心,面向全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根据李平等的预测,如果我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情景转变为集约增长情景,2016—2020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为6.9%,2021—2030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为5.5%[8]。从目前经济走势看,这一判断是较为准确的,所以可以据此推测未来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从经济结构的变化来看,未来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而山西省第二产业的主要特点是“一煤独大”,采矿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01年的29.5%上升到2011年的63.4%,之后虽有回落,但仍在50%以上。为实现产业转型的目标,就要改变山西省“一煤独大”的局面,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除煤炭产业以外,未来形成的山西省第二大经济支柱。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采矿业之间存在产业替代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可以由按照GDP增速计算的采矿业预测值和按照结构调整计算的采矿业预测值之差来进行计算。表1为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预测结果,根据这一预测,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条件下,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逐年增加,到“十三五”末,将达到4070.56亿元规模,到“十四五”末,将达到5320.05亿元规模。
通过分析各地级市近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地区主要工业产品,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可以了解山西省各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详情见表3。可见,山西省新兴产业主要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化工、汽车制造、煤化工、生物医药为主。同时,各地市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不同。
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若想实现创业的梦想,必须要学习相关创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很多创业企业由于创业者本身缺乏专业知识、相关社会经验和阅历导致企业被淘汰。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平台和优秀的创业团队交换经验。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要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创客进行交流,了解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运营方式。同时创业者要勇敢地去做尝试,大胆地去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增加经验和阅历,不断吸取教训并总结、改进使创业项目成熟。
表3 山西各地市产业发展现状
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太原大同晋城晋中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化工机床起重设备采矿设备金属轧制设备不锈钢金属镁白酒饮料食醋橡胶风电机车汽车变速箱软饮料液体乳农药精醇棉纺织设备液压元件石墨及碳素制品白酒中成药农药聚录乙烯吕梁朔州忻州阳泉运城长治临汾食品化工食品化工化工新材料食品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煤化工化工白酒饮料酒农药软饮料液体乳白酒农用化肥农用化肥耐火材料氧化铝碳酸饮料交流发电机改装车精甲醇农用化肥金属镁交流发电机金属镁软饮料饮料酒焦油丁二醇
忻州地区:山西省的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但该资源较为丰富,品位较高,开发潜力巨大。同时,忻州是山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合杂粮的生长。忻州第二产业发展应当遵循产业升级路径,充分利用地区比较优势,逐步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忻州地区新兴产业应定位为“面向太原的新兴产业承接基地,新材料基地、食品加工基地”。
阳泉地区:西进太原、东出华北的重要通道。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成为承接京津冀地区新兴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重点布局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
吕梁地区:山西省重要的煤炭生产与加工基地,工业发展较好,但产业结构较单一。吕梁需要摒弃之前粗犷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能源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要素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能源产业附加值。因此,吕梁应定位为“以煤化工为突破口的能源深加工基地”。
临汾-运城地区:临汾、运城相连,两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大西铁路的开通,使临汾、运城地区进入陕西中部以及其他西部省份的时间大大缩短。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未来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装备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临汾-运城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应定位为“面向西部的装备制造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建筑材料生产基地”。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412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约2 100 m3,为世界平均值的28%。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总量不足和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瓶颈”。
长治-晋城地区:山西省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产业规模较大、工业产品丰富,并在装备制造、化工、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逐渐形成优势。两地与河南相连,交通发达,未来是承接华中与两地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因此,长治-晋城新兴产业应定位为“面向华中地区的新兴产业承接地区,煤层气和煤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3.5 空间主体功能规划基础上的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布局区域需要考虑是否受到其他空间规划的限制。出于兼顾环境承载和转变经济增长观念的考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土空间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4月印发了《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这一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是适宜工业发展的区域,是进行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区域。在新兴产业布局中,可使用“反规划”的方法,未列入重点开发区域的地区要尽量避免过度布局与开发。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如表4所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工业发展状况,可以确定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
表4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空间结构构建结果
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工业发展状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工业发展状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太原大同小店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迎泽区欠发达产业科技创新区杏花岭欠发达产业科技创新区尖草坪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万柏林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晋源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清徐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阳曲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古交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城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矿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南郊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新荣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大同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长治晋中运城临汾城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郊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长治县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潞城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榆次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介休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平遥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盐湖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闻喜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永济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河津市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尧都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襄汾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侯马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阳泉晋城朔州城区欠发达产业科技创新区矿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郊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城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朔城区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吕梁离石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文水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交城县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孝义市较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区汾阳市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忻州忻府区欠发达产业转移承接区
4 结论
将产业的平衡态空间结构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中,通过3种产业结构平衡态的构建,明确区域内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产业选择和产业定位,结合“多规合一”要求,构建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态。将平衡态空间结构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有利于将影响产业布局的多种要素协调考虑,有利于把握产业空间结构的长期演化趋势并提高产业空间规划的准确性,有利于实现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有效结合。
[1] 王利.中国市县五年规划中的空间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实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2] 房国忠,刘贵清.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9(9):53-56.
[3] 吴丹,胡鞍钢,鄢一龙.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的战略分析与实践认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27-3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ED/0L].(2010-10-18)[2018-09-10].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5] 霍国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现状与理论问题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229-239.
[6] 吴玉鸣,刘鲁艳.城市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差异:环渤海地区与西部能源“金三角”比较[J].经济地理,2016,36(7):91-113.
[7] 李玲,刘利.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84-89.
[8] 李平,江飞涛,王宏伟,等.2030年中国社会经济情景预测:兼论未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前景[J].宏观经济研究,2011(6):3-10.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Equilibrium Statein Making Five-year Planning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0/052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