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虚拟社会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并全面开展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各项工作。我国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更为严峻,网络时代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并全面开展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各项工作。我国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更为严峻,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9.6%,网民数量高达8.29亿”[2],虚拟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意识形态是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体系,一方面,国际竞争以更为隐蔽的方式转移至意识形态领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威胁论”越来越成为霸权国家攻击我国的主要依据,西方国家依靠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借助“文化交流”的外壳,单向传输普世价值观,使我国公民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民更以追逐利益为根本,忽视了主流意识形态“为人民”的价值性,虚拟社会中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国公民倾向于娱乐性的话语,同时又缺乏坚定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等问题频发,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逐渐减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面临危机。在世界各国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和虚拟社会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命运,加强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时代课题,也是紧迫任务。

1 虚拟社会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领导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建设是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党的领导为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几十年的革命经验证明,思想宣传是动员广大群众投身于革命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毛泽东早在革命时期就注重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以克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一方面,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党加强思想建设的推动力。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否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的判断和认知,从而影响着人民的向心力以及执政党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党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从而保证党发挥思想引领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党执政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党加强意识形态的重要依据。国际上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竞争日益加剧,国内改革深化,社会转型加快,人们的意识形态随着不断调整的竞争格局出现新特点,我国思想建设面临国外意识形态侵蚀和国内人民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双重挑战。因此,党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加强思想建设,从而为实现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当需要感冒药来缓解症状时,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能选择单一成分的尽量用单一成分药品。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含有同类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不要同时服用,比如“艾畅”和“惠菲宁”,同服可导致伪麻黄碱过量。

1.2 虚拟社会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平台

网络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性,虚拟社会与意识形态相互联结,在构建虚拟社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虚拟社会起源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存在于网络环境中,是虚拟空间中由人与人的交互行为所构成的社会。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基于现实的价值观理论体系形成的,而价值观源于社会实践,是对现实世界的主观反映。人在虚拟空间中的生活方式被重构,而这种实践上的重构又反作用于意识形态。这种反作用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是社会和个体原有的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思潮相互融合,延伸了意识形态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其二是原有的意识形态被彻底推翻,个体和社会重新接纳并消化全新的意识形态,而此类意识形态很有可能存在主流价值观的错误导向。此外,虚拟社会具有空间虚拟、身份隐蔽、行为自主、关系平等、信息“裂变式”传播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虚拟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更加尖锐。虚拟社会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个人可通过制造假身份隐蔽地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公民之间由社会阶层不同而导致的不平等也相对弱化,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具有的时效性使得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融与碰撞更为激烈。虚拟社会鱼龙混杂,多元利益主体的虚拟化迁移使得虚拟社会中各种意识形态冲突更为明显,网络暴力、言论攻击、恶意传播等行为导致了“病态化”虚拟社会长期存在,虚拟社会中意识形态的现状使得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更为突出。

2 虚拟社会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

2.1 西方理念渗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降低

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由于具备庞大的数据库和监管技术的优势占据垄断地位,意识形态的渗透更“碎片化、去中心化”[3],以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式存在于虚拟社会中。霸权主义国家的全球传播体系为虚拟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并依靠网络核心技术掌握了虚拟社会的强势话语权,他们通过网络媒介将其自身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等传播到世界各地,进一步实现了自身价值观的全球性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网络空间凭借宣扬“平等、自由”的口号以及普世价值,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多种方式,入侵我国公民的思想领域,导致我国公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满情绪在虚拟社会中被激发,对马克思的坚定信念被动摇,严重威胁着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性。但西方理念的渗透化不是以直接的、赤裸的方式,而是以极其隐蔽的方式输出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我国公民本身具有猎奇心理,虚拟社会又给公民提供了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的不同渠道,西方国家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两个特点,借助只追求自我利益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的新闻媒体记者,推动非马克思主义的舆论传播并恶意丑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全面地对我国公民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西方文化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我国部分公民开始追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对社会主义的民主产生质疑,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建设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了公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2 价值观念多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

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中的土壤硒元素含量分级标准[16],对本区土壤硒元素含量进行分级统计(表8)。统计结果显示,本区仅有2.94%的调查面积,土壤硒含量中等,变化范围为0.175~0.37mg/kg;有97.06%的调查面积,土壤硒含量高于0.4 mg/kg,变化范围为0.41~1.01mg/kg。总体来看,本区大多数工作调查面积中土壤硒处于高等级标准。

2.3 虚拟社会管理低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不足

1.1.1 茶叶 品种为福鼎大白茶,采自贵州省湄潭县,鲜叶,黄绿色,一芽1叶75%~80%,一芽1叶出展20%~25%。

价值观念多元化是虚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空间所具有的广泛传播性使得社会思潮更为错综复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在西方国家理念的影响下,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利己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念在虚拟社会肆意传播与扩散,迅速地入侵公民的意识形态领域,又由于我国公民受到封建思想的深远影响,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了现实社会的正常秩序。例如近年来网络直播的兴起泛滥,部分网络主播以污秽、色情等内容吸金,部分媒体平台以歪曲事实和价值观来增加浏览量,部分明星难以承受网络暴力而抑郁致死。错误的价值观念渗透在虚拟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逐渐被消解,更多的非主流价值观念占据着网络公民的意识形态领域。部分网友被彻底西化,使用西方话语体系推崇自由平等,主张宪政民主,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发表大量舆论否定社会主义,甚至连青少年都出现了叛逆、反社会等扭曲的价值观,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思想建设。

3 虚拟社会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以抵制西方不良思潮

国际竞争波及意识形态领域,各种不良的西方社会思潮侵蚀和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我国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必须以更高的要求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网络技术为必然要求。一方面既要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积极主动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与之对应的传播系统,使之适应虚拟社会的新发展要求,又要高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旗帜,牢牢把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武器。厚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网络文化的基础,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为中国文化的创新性传播提供快捷、高效的渠道,使传统优秀文化更为广泛地为全世界认同,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在国际交流中牢牢把握中国话语权,有效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同时全面开展加强虚拟社会的爱国主义宣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另一方面革新现有的网络技术从而加强虚拟社会的网络监管力度是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防范风险能力的关键手段。我国应该通过培养创新性人才,组建核心技术研发队伍为取得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人才基础,通过整合技术资源,更新网络硬件设施,完善网络信息监督方式,为保障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的屏障,同时利用新技术加大对错误思潮的管理。此外,我国使用的大部分数据库都带有强烈的西方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网民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判断,因此,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力度势在必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虚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产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舆论的导向是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虚拟社会是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因此,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虚拟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是有效治理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坚持意识形态多元发展的基础上,坚决与异质性意识形态斗争。一方面“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舆论只要具有说服力就能引导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5],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是把握舆论方向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批判继承西方非主流意识形态,坚决反对错误思潮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创新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出发,制定不同的话语方式,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覆盖虚拟社会,以大众化的话语教育大众吸收正确思潮,传播正确健康的舆论。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严格把控舆论的传播导向。网络媒体应重视舆论传播的质量和效益,新闻媒体更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新闻传播的价值性和影响力,防止社会舆论的恶性发展,从而促进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虚拟社会时效性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

3.2 正确发挥舆论的作用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的自动化制造过程,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在生产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动的对自身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控,并及时的做出调整。在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加入使得人类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机械生产过程更加精确,更加方便。

3.3 完善虚拟社会立法体系以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立法体系相对于虚拟社会的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出现弱化现象,甚至处于失效状态,我国网络法治环境恶化。因此,必须全面完善网络立法体系,推进人大立法和政府执法改革,实现对虚拟社会的法治化治理是迫切要求。一方面,虚拟社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遵循民主原则,以人民为本,调查网民意见,进一步满足人民需求,立足于宪法,以我国宪法为根本准则,要以史为鉴,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网络立法惯例,汲取西方国家的治理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虚拟社会发展现状修正原有法律,增加符合网民诉求的新条款。此外,必须建立防范机制,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分子,严格执行惩罚机制,明确规定救济途径,切实保障网民合法权益。特别是网络直播的高新颖度、低门槛性为普通群众创造机会的同时也滋生了犯罪分子,再加之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理论素养低,进一步增加网络犯罪分子恶意丑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制定有关网络直播行为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于规范法治环境以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应该全面整合政府资源,合理配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权,分层级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部门,集中网络执法权,以充分调查网络现状为前提,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层级清晰的网络部门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鼓励公职人员掌握和创新网络信息技术,进而提高执法效率,落实事前预警、事后处理机制,强化虚拟社会的准入机制和网络执法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执法过程公开、执法结果公正、执法目的为民,有效净化虚拟社会法治环境。

虚拟社会作为舆论斗争的主要场所,并不存在一个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管理机制。首先,网络技术为虚拟社会提供广泛性、开放性、低门槛的同时又加深了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再加上虚拟社会中自动过滤和筛选信息的网络技术并不完善,缺乏有效治理网络空间的革命性技术,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可操控性被削弱,虚拟社会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其次,法律制度在虚拟社会作为管理手段的有效性不强。我国出台了诸多网络治理的相关法律文件,但是由于虚拟社会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裂变性和同步性,国家暴力机关对虚拟社会的强制性管理受到阻碍,政府管理也出现滞后性和低效性的劣势,法律法规应有的效力被抑制。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现象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反映了我国虚拟社会法律制度的效力缺失,虚拟社会的管理有待加强。最后,虚拟社会的信息化弊端导致了灰色信息的大量传播,污染了虚拟社会的风气,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使得管理范围无限扩大,又加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较为单一,党员干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整合意识形态能力、新形式判断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虚拟社会的管理效率,阻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程,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力。

3.4 加强网络主体的队伍建设以提升管理效率

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力度,以正确思潮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加强网络主体的整体素质,发挥网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虚拟社会的治理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首先,从网民个人来看,国家法律制约、个人自我管理以及他人监督是加强网络个体建设以实现虚拟社会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党要全面实施严格的网络法规,制约网民的非法行为,同时加大对网民个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使网民个人自觉进行理论学习,主动通过具体实践培养自身的道德规范,并坚定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流的立场,传播正确的舆论,在自律的同时监督他人的网络行为,防止有的网民借助虚拟社会的隐匿性恶意歪曲社会舆论以及传播不当言辞。其次,各级宣传部门应积极组建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开展培训活动,强化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教育,共同培育高素质的网络意见领袖,并以资金补贴等物质奖励鼓舞更多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大力打击利己主义的网络推手,规范虚拟社会的舆论传播。最后,从网络媒体来看,网络媒体是虚拟社会中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建设的中坚力量。各网络媒体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主动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通过参加培训以及系列教育活动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各媒体平台必须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完善运营机制,保持与党的密切联系,可通过设置敏感词汇禁发程序来规范社会舆论的导向,通过严格审查信息来源以及核实个人身份信息来抵制错误思潮,防止因局限于商业化利益的追求而主导媒体网站非正规化运行的现象产生。

3.5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以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

推进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实际成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当前虚拟社会仍然有部分公民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成就缺乏强烈认同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缺乏强烈自信,并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逐渐偏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以增强民族自信和认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道路自信。首先,我国应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发达的生产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既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展现代化经济,注重维护各行业产业链,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同时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又要以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感为目的去提高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以此进一步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次,我国应该完善政府的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以提升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政府应该简政放权,缩减不必要的政府开支和人员编制,以精简、高效的标准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权威性,从而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再次,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必须鼓励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各地农村主动与城市实现对接,农村应该挖掘自身价值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益,以农村的繁荣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以庞大的群众基础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3.6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党员干部建构虚拟社会意识形态的能力。党员干部必须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全面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鉴别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厘清正确与错误思潮的界限,坚持党民合一,以党性为根本,整合虚拟社会的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调查网络空间的民意,集中解决人民所疑惑的问题,以较为简洁易懂的语言为网民解释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网络空间的领导与群众对话机制,以党的高度民主化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从而使人民更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此外,党中央必须着力执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员纪律教育,深化自律意识,以党的清正廉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因此,党员干部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应以透明公开的方式接受全民的监督,防止腐败贪污等行为,以党的高度廉洁性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引领力。并且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建设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改革公务员制度,严格实行考核标准,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基层党建,落实基层政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党必须保持理论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与理论培训,提升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

虚拟社会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性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体现,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新时代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深刻把握。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定位,新时代必须加强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虚拟社会自身的特性使其成为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冲击着意识形态领域,而虚拟社会的空间虚拟性又激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在虚拟社会中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本身发展的自我局限性约束,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是新时代面临的艰巨的现实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452-467.

[3] 赵颂平. 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3-5.

[4] 董芳芳.网络时代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14-16.

[5] 王涛,姚崇.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4-67.

[6] 易鹏,王永友.错误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与治理[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8(2):21-24.

Study on Strengthening of Ideology Construction in Virtual Society

CHEN Lironga, GE Qiuyanb

(a.College of Marxism; b.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Ideology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a security dilemma,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in the virtual society is more important and arduous. In the virtual socie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such as 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ideas, the diversity of values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virtual society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se c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giving proper play to the role of public opinion,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system of the virtual society,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ubjects,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Keywordssocialist ideology; virtual society;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9-11-25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04)(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教育厅联合);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8A038)

作者简介:陈丽荣(1977 -),女,湖南汉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20)03-0087-05

责任编辑:沈宏梅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0/0520/338.html



上一篇:书籍装帧的概念化创新设计
下一篇:《紫艾草骑士》下的美国西部文学风格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