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的现实意义——以“一带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中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与意义 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意识观照下,中国民族音乐近年来频繁地呈现在国际舞台,世界各大音乐节、电影节、艺术节等更是时常能

1 中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与意义

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意识观照下,中国民族音乐近年来频繁地呈现在国际舞台,世界各大音乐节、电影节、艺术节等更是时常能见识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音韵魅力。2019年3月,在首届沙姆沙伊赫亚洲国际电影节上,由5位国家一级演奏员组成的中国丝路乐队运用二胡、琵琶等传统民族器乐上演了中国京剧选段以及埃及等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典本土音乐[1]。这些曲目的编排,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中海纳百川的包容性。2019年4月,来自中国江苏的女子民族乐团受邀参加埃及第七届达曼胡尔国际民间音乐节,其间在埃及开罗歌剧院举办了名为“丝竹华韵”的中国民族音乐会。音乐会上不仅为埃及民众上演了《茉莉花》等中国代表性音乐作品,也运用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了埃及民歌《尼罗河,我的母亲》,再一次用民族音乐的魅力征服了异域观众。此外,巴德音乐学院还在2018年的10月专门举办了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当代音乐节。本次音乐节除首演了部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的新时期作品以外,还开展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21世纪的中国作曲家”系列活动,着重向世界普及中国音乐作品,推进对当代中国音乐的鉴赏与解析[2]

爸爸曾是中学里的英语教师,一表人才,也有明亮灿烂的人生。他篮球打得好,乒乓球也好。他喜欢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喜欢苏学士的“大江东去”,一本《三国》,他能从头讲到尾。

时下,中国不仅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表演,还积极探索与世界其他优秀的传统音乐结合衍生新的音乐形态。2015年,由中国、意大利、德国三国艺术家联合创排的实验京剧《浮士德》问世,这一作品改编自歌德的传世巨作《浮士德》中的第一部,用中国京剧独有的艺术形态,诠释欧洲文学作品[3]。在作品的音乐编排上,不仅保留了京剧艺术中月琴、京胡、锣鼓等传统的伴奏乐器,还加入了诸如贝斯、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唱腔上以皮黄为基调,但依据剧情需要,在部分人物塑造与气氛渲染的唱段中融入了西洋调式。这种中西合璧的交融形式,一方面拓展了音乐的表现音域,另一方面也消减了欧洲观众在文化上的隔阂,取得了欧洲观众在解读层次上的共鸣。另外,在这部实验京剧中,京剧传统的“行当”“四功五法”等被“演人物不演行当”的原则取代,模糊了传统京剧“行当”的精细划分,将京剧的“程式”化作艺术的表现手段,根据角色需求融入舞台。随着《浮士德》作品的成功,中国国家京剧团再次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手创作了实验京剧《图兰朵》。该剧改编自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吉尼的同名歌剧,尝试将中西方的戏剧文化做一次交融与碰撞,力求通过全新的视角与艺术形式重新解读图兰朵公主这一人物。剧目于2019年2月开始在意大利6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不同以往的表现风格引起了意大利观众的强烈反响,中国京剧复杂的表现手段与表演技巧令意大利观众叹为观止,从而也吸引了更多的欧洲观众开始关注中国京剧这一传统而又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为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增添新的活力。中国京剧的这一革新举措并非摒弃固有传统,而是以传统为基石,运用现代文明推陈出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环境需求,以发展的方式稳固传统民族文化的继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人生没有理想就难有作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时期正处于人一生中的青年时期,青年时期又是人生最蓬勃向上的年华,也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确立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将对今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1.2 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意义

不论是过去抑或现在,民族文化的对外输出本质上都是向外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与人文思想,进而取得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4]。大量民族音乐持续性地对外输出不仅博得了国际民众的文化亲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拓展争取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正是有了前人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的学习与取鉴,才更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形成了今日民族音乐的繁荣兴盛。可以说,文化包容性乃是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可能闭门自守,以旷达的胸襟接纳外来音乐文化才能扩展自身民族文化的格局与发展,才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应有的文化自信。

现场观众的情绪生理变化被传感器捕捉下来,通过人机交互等技术转化为数值,传递到后台计算机,以数字形态描绘出每个人的情绪曲线。从情绪曲线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观众的兴奋值、情绪波峰、情绪波谷及情绪变化趋势。观众情绪唤起强度明显升高,则表明他们这个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对相关内容很关注。新华网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可以精准捕捉被测试者“同频共振”瞬间、“心潮澎湃”瞬间,同时还能出具测试报告、生产生理传感新闻报道。[9]

2 多元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促进与冲击

2.1 外来音乐的引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的音乐文化市场日益繁盛,各式国际文化节、艺术节、音乐季等交流活动层见迭出。其中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品音乐会”等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自2017年起至今已举办三届,第一届音乐季邀请了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支艺术团体进行演出,而2019年3月开幕的第三届音乐季则整整持续了22天,参与演出的国家和地区也由第一届的不到30个增至40多个,为我国民众献上了21场极具异域民族风情的精品音乐盛宴[7]。除却各个顶级的交响乐、室内乐、爵士乐等的表演之外,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悠久的传统音乐轮番登场。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印尼的甘美兰和格鲁吉亚的复音合唱。甘美兰是享誉全球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其音阶、复调、音色等元素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格鲁吉亚的歌唱文化已有8000年历史,其复音合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国家文化旅游部与陕西省政府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迄今为止已经举办过五届。在2018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艺术节上,共有11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此次艺术节,总演出场次达到了83场,充分向国人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品音乐会”的演出曲目涵盖了世界四大洲国家与地区的音乐作品,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在音乐频道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播出。旨在向观众传播与普及沿线国家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提升国人的艺术欣赏水平。

诸如上述这般在中华大地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却在异国大放异彩得以传承的乐器还有不少。这些实例都向我们说明了文化交流对于民族音乐本身继存的实际意义。时下,由于新文明的不断衍生,古老悠久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正在被不断抛弃,传统的文化记忆逐渐消失,蕴含其中的精神文化也岌岌可危。因而扩大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不但可以避免民族音乐在有限的空间中没落、消亡,甚至有可能演变为新的音乐形态得以继承。

2.2 外来音乐引入的意义

我国的弹拨类乐器琵琶,就是外来乐器逐渐汉化进而成为传统乐器的典型代表。其前身是在汉魏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我国的四弦曲项琵琶,在传入中原之后,由于契合我国歌舞音乐艺术的表现与发展,在隋唐时期得以兴盛发展。后经过不断地改良与本土化,逐渐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唢呐,来源于波斯的复簧乐器苏尔奈,大致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由阿拉伯、波斯一带传入中国。由于其音色高亢嘹亮,从明代后期开始在戏曲音乐中发挥作用,用于吹奏唱腔的伴奏以及过场的曲牌等,到了清代,被皇家宫廷乐师编入《回部乐》中,而后大量使用于民间的婚嫁丧礼以及祭祀、歌会等仪式中,成为了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代表性演奏乐器之一。扬琴,则是在明朝末期传入我国的外来乐器,因而也被称作“洋琴”。其在中国历经了四百多年的演化,已形成相当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并且成为了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以及其他乐种与戏曲中的主要伴奏乐器。而阮咸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乐器,但究其根源,仍有对外来器乐的取鉴。阮咸古时又称“秦琵琶”,在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记录了它是吸取了四弦曲项琵琶的元素,对古乐器“弦鼗”进行改制而成的[9]。除了在乐器形制上的吸纳,外来音乐也在音乐理论、技法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形成影响。北朝官员郑译在龟兹音乐中宫调体式“五旦七调”的基础上创建出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的理论。其中,二十八调理论对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产生了实质性地影响,开拓了中国音乐理论上新的方向[10]。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也是吸收了西洋乐器中小提琴的音高定弦法以及弓法等演奏技法,使二胡的音乐表现力与演奏技巧得以极大地提升,从而促进了二胡艺术的发展。

回顾我国音乐发展历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吸收、借鉴外来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逐步繁荣兴盛起来的。汉唐时期的西域音乐、近现代的西洋音乐等都曾不同程度地对我国音乐发展史产生影响,不仅革新了我国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也潜移默化地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发展形式。

发源于我国古代吴地的传统乐器“尺八”,曾经在我国隋唐时期作为宫廷雅乐中的主要乐器而存在。宋代之后,由于本身的音色无法契合国人的欣赏需求与曲风表现,加之其他吹奏乐器相继出现与盛行,尺八逐渐被国人遗忘。相较于国内的黯然离场,尺八却随着东渐,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并且经由日本传播至其他国家[5]。箜篌,不但能够演奏旋律还能演奏和弦,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演奏乐器,14世纪之后逐渐在华夏大地上消亡。但其中的卧箜篌在传入朝鲜之后得以继存,经过时代的变迁与代代传承,演变为今日的朝鲜传统乐器——玄琴[6]。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蜕变之后,其形制与演奏方式等皆已不同。而在公元6世纪,仿照中国唐代古筝制成的朝鲜十二弦伽倻琴,却一直保留了中国筝的传统样式。

2.3 外来音乐引入的冲击

外来音乐在为中国音乐补充给养的同时,也对我国固有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顶尖艺术表演团体与艺术家来华表演,各大中型城市剧场剧院的演出排期中,外来音乐文化占据半壁江山。多元文化的汇聚,在丰富了我国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分流了民众对本民族音乐的关注度。这意味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民族音乐更需要寻求革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与需求。

小麦粉五个不同梯度的OTA参考物质:美国Charm公司;OTA的GICT试剂盒:美国Charm公司;HPLC免疫亲和柱: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谱纯:上海安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OTA的ELISA试剂盒: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在华夏大地兴起,学堂乐歌、艺术歌曲、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等新音乐纷纷进入国门,一时间成为音乐家们热衷的创作形式,也创造出了《花非花》《思乡曲》《铁蹄下的歌女》等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没有就此没落,而是洋为中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之长,将自身的发展推上新的台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国乐大师刘天华,他吸收了中西各乐器中的演奏技术,结合中西方音乐的织体结构与体裁,改进了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完善了民族乐器的教学系统,规范了二胡的记谱法等[11]。还有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民族色彩的西洋乐器作品,为推进钢琴乐器的中国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创作的《牧童短笛》,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及民族器乐元素、结合西方二部对比复调的写作方式,运用钢琴表现力展现出一幅极具中国田野风光的水墨画卷,成为中国钢琴作品创造性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赴苏联留学,苏联音乐理念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音乐创作与教学影响甚多。但中国民族音乐依然持续着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桑桐、李焕之、江文也、陈钢等新一代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振兴,创造出的《春节序曲》《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梁祝》《乡土节令诗》《北京万华集》等极具中国民族风味又深受国民喜爱的音乐作品。上述种种都向我们说明了外来音乐的冲击应是民族音乐前行的动力而非阻力。中国民族音乐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即便有借鉴、有变化,但其文化底蕴与民族灵魂依然是民族音乐的创作核心,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泯灭。

3 结语

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织中构建前行的。不论是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抑或是对外来音乐的吸纳,皆说明了文化交流对于民族音乐发展的非凡意义。在科技讯息与全球贸易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这一现象加速了各民族、国家间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但与此同时也更突显了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来说,不论何时,传统民族文化都是其立足之本,是人类对于归属感最原始的需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国家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在不断地前行,传统也不可能固步自封,我们应汲取外来音乐文化中值得我们取鉴、与新时代契合的部分,提升民族音乐的表现力,使民族音乐既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可以展现其多元的民族魅力。在人类文明的同质化的当下,能够适应文化混合的新时代现象,提升民族音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中国丝路乐队奏响首届沙姆沙伊赫亚洲国际电影节[EB/OL].[2019-03-11]. http://ydyl.china.com.cn/2019-03/11/content_74551358.htm.

[2] 环球网.巴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当代音乐节开幕[EB/OL].[2018-10-23].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0/13337712.html?agt=15438.

[3] 徐孟珂.一次京剧的探索之旅:实验京剧《浮士德》创排有感[J].艺术评论,2016(1):35-37.

[4] 新华网.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2017-05-14].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5/14/c_1120969677.htm.

[5] 陶然.奏华夏之独韵: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J].黄河之声,2019(1):5-6.

[6] 董希平.箜篌与宋词演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2):208-216.

[7] 搜狐网.国际顶尖艺术家齐聚深圳!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即将重磅回归[EB/OL].[2019-02-23]. http://www.sohu.com/a/296917212_822363.

[8] 央广网.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开幕[EB/OL].[2018-09-10].http://www.cnr.cn/sxpd/shgl/20180910/t20180910_524356234.shtml.

[9] 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中国音乐学,2003 (4):34-48.

[10] 杜亚妮.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7 (3):71-74.

[11] 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2] 人民网.习近平提出,鉴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EB/OL].[2017-10-18]. 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501.htm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oreign Exchange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

HUANG Jiaxuan

(Art College,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National music with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ation refers to musical works born in the land of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A series of policies about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provid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for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and also provide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us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 and the absorption of foreign music culture,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Key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 national music; exotic music; cultural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9-08-29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80267)

作者简介:黄嘉璇(1980-),女,广东番禺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音乐、钢琴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20)03-0109-04

责任编辑:姚文婷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0/0520/331.html



上一篇: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共享的实践探索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高等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